您目前的位置: 首页» 人才培养» 本科生培养

北京体育大学英语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050201

北京体育大学英语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北京体育大学英语专业隶属于国际教育与交流学院(前身为外语系)2004开始招收英语专业本科生并于 2022 获批北京市一流本科专业。本专业融合新文科理念,紧扣体育强国等国家战略,依托体育学科优势,结合国家科技部外国专家项目、新青年全球胜任力项目及对外合作办学平台开展跨国交流,建设融合外语和体育人文背景的多元化、国际化师资队伍,以“本色”与“特色”全面融合为理念,依托语言实验室、口译实验室、翻译实习基地FIF智慧教学平台、iTEST智能测评云平台等优质办学条件,构建“课程学习-专业竞赛-行业服务”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具有英语专业人文底蕴与突显体育行业特色的复合型外语人才,为国家重大赛事和中外体育人文交流提供语言服务和智力支持。

一、培养目标

(一)目标定位

本专业培养心怀“使命在肩、奋斗有我”责任意识和奋斗精神、具有坚定理想信念、深厚家国情怀、国际视野和人文底蕴,具有较为广博的人文社科知识,掌握全面的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知识及体育领域相关知识,具备扎实的英语技能、较强的国际传播能力,能在体育以及中外人文交流、涉外事务、教育、传媒等领域胜任翻译、传播、管理、教学等工作的英语复合型人才。

(二)目标内涵

毕业后5年左右在社会和专业领域发展预期:

培养目标1:家国情怀 国际视野

具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和理想信念,深厚的家国情怀、国际视野和人文底蕴,能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培养目标2:技能扎实 应用多元

具备较强的胜任国内外体育组织、新闻传媒机构、教育教学等企事业单位等涉外工作所需的英语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以及较好的翻译能力。

培养目标3:国际传播 沟通中外

具有较强的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沟通能力。能用英语讲好中国体育故事、向世界传播优秀中华传统文化。

培养目标4:学科融通 体育特色

具备跨学科意识和跨专业素养,全面掌握英语语言、文学、文化知识,同时熟悉体育领域相关知识,了解体育组织、体育赛事和运动项目。

培养目标5:科学创新 综合发展

具备科学思维与信息素养,遵循科研伦理规范,具有创新意识和终身学习意识,兼具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能积极应对未来职业场景发展需求。


二、毕业要求

(一)毕业要求项和指标点

本专业学生毕业时应满足以下要求:

毕业要求1:政治素养

1.1 政治立场

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政治立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强烈的思想认同、政治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

1.2 价值观念

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3 道德情操

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深厚的家国情怀、宽广的国际视野。

1.4 社会责任

心怀“使命在肩、奋斗有我”责任意识和奋斗精神,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毕业要求2:专业能力

2.1 语言技能

具有扎实的英语听、说、读、写技能和较强的口译、笔译能力;具有良好的汉语言文字表达与交流能力;掌握一门第二外语。

2.2知识水平

具有较为广博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掌握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基本知识,了解主要英语国家的人文社科类知识;熟悉中国语言文化背景,了解当代中国国情,特别是体育、外交、外事、文化交流等领域的方针立场与政策法规。

2.3 思维能力

了解当代中国与全球化问题的时事热点,洞悉社会现象的本质,并在相关问题思辨过程中体现较强的分析、评价和创造能力。

2.4 审美修养

对英美文学及其相关文化具有一定的理解与鉴赏能力;能理解体育与美学的关联,对体育美学有一定的个人见解。

毕业要求3:体育素养

3.1 体育知识

掌握相关体育知识,通晓国际体育领域规则,对国际体育组织、国际体育赛事以及体育人文交流等相关领域有比较广泛的了解

3.2 运动技能

了解现代体育运动项目发展规律,掌握至少项体育运动项目基本技能

3.3 身心健康

具有健康的体魄,身体素质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规定的及格及以上水平,达到学校体育素养要求。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够抗压、抗挫和调节情绪状态。

毕业要求4:人文交流

4.1 跨文化沟通

了解并尊重多元文化;能够识别不同文化的语言使用差异;掌握有效的跨文化沟通策略,增强文化适应力

4.2 国际交流

深入理解中国,融合传统文化,以生动故事展现历史、现实与发展,传播和谐共赢理念,促进世界理解与体育文化交流。

毕业要求5:科学素养

5.1 研究方法

具备科学思维,掌握并合理运用基本的经验科学与理论研究方法,正确进行逻辑思维与思想表达。

5.2 信息技术

了解基本的计算机、网络以及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具备一定的信息检索与评价能力,初步掌握计算机辅助翻译技术

5.3 伦理规范

知晓科学研究活动涉及的科研伦理与科研道德,遵循科学共同体公认的行文准则与规范

毕业要求6:创新发展

6.1 职业适应

具备在中外体育人文交流中不断更新知识和技能的能力,掌握不同体育文化背景下的交流方式和沟通技巧以适应全球化的职业环境。

6.2 团队协作

在中外体育人文交流中具有团队合作精神和领导能力,有效协调和解决多元文化团队中冲突促进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合作共赢。

6.3 创新实践

探索和实践新的理念、方法和技术,通过参与中外体育交流项目,提高实际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将创新理念转化为实践成果。

(二)毕业要求与培养目标关系矩阵

培养目标

毕业要求项

1.家国情怀

国际视野

2.技能扎实

应用多元

3.学科融通

体育特色

4.国际传播

沟通中外

5.科学创新

综合发展

1.政治素养

H





2.专业能力

M

H

H

M


3.体育素养

M

M

H



4.国际传播

H

H

M

H


5.科学素养


M



H

6.创新发展


H

M


H

注:H代表高支撑,M代表中支撑,低支撑或没有支撑无标识。

三、主干学科

外国语言文学

四、学制与学位

学制:4年

修业年限:4-6年

授予学位:文学学士学位

五、课程设置

(一)课程结构表

培养平台

课程性质

课程类别(模块)

修读学分

修读说明

学分分类小计

占总学分比例(%

通识

通识必修

思想政治理论类

17

修读“思想道德与法治”3学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3学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3学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3学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3学分、“形势与政策”2学分。

28

15.48%

体育素养类

7

修读“体育概论A”2学分、“大学体育—运动项目必修课1”2.5学分、“大学体育—运动项目必修课2”2.5学分。

军事类

2

修读“军事理论”2学分。

大学语文

2

修读“大学语文A-经典阅读与创意写作”2学分

通识选修

素质养成

模块

理念信念

与家国情怀

2

至少修读“四史”课程1学分(1门课)、国家安全教育课程1学分(1门课),计2学分

14

9.03%

运动与健康

3

至少修读“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2学分)3-4学期修读大学体育-运动项目限选课2门(每门0.5学分,共1学分)。

艺术与审美

≥2


劳动与创新创业

≥3

至少修读3学分,其中需修读“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1学分)“创新创业与就业指导”(1学分)2门课程

知识拓展

体育与人文社会

/


体育与科学技术

≥1

学生须至少修读人工智能通识课程 1 学分(1 门

课)。

能力提升

科研素养提升

/


职业能力发展


通用能力强化


专业

专业必修

学科基础

29


78

50.32%

专业核心

49

第二外语(法语、日语、德语)三选一

专业选修

专业方向

6-16

选够16学分其中

英语语言文学模块不低于8学分,体育模块不低于6学分,其余学分自主选择。除拓展选修模块外,不得用其他模块中的学分进行替代。

16

10.32%

拓展选修

10

自主选修其他专业的专业必修、选修课程或本学院开设的研究生课程或“高级口译微专业”课程(高级视听说、联络口译、翻译入门、会议口译、视译基础),不超过10学分,可替代“英语语言文学模块”“体育模块”中的学分。

实践

基础素质拓展

军事技能训练

2

参加军事技能训练,时间2周,考核合格可获得2学分。

7

4.52%

课外体育实践

2


审美与人文教育实践

1


劳动教育

与社会服务实践

2


专业综合实践

毕业论文(设计)

4

毕业论文设计采取学术论文研究报告、体育翻译作品、文学作品鉴赏报告、外语专题节目制作等多种形式完成。

10

6.45%

专业实习

4

业实习时间至少12实习领域包括体育组织、教育培训机构、媒体等。

综合技能实践

2

包括英语技能实践1学分,英语专业水平测试1学分。

创新创业实践

2


2

1.29%

毕业要求总学分

155

毕业要求学时

总学时

2473

其中,必修课学时数

1924

其中,选修课学时数

549


(二)实践教学体系结构表

实践平台

实践环节

涉及课程门数

毕业要求实践学时

毕业要求实践学分

学时数

占总学时比例

学分数

占总学分比例

必修课程

课内实践

独立设置的实验实践课程

运动项目技术类课程(术科课)

2

120

43.85%

5

3.23%

其他实验实践课程

5

344

13.91%

16

10.32%

含有实验实践的课程

13

319

12.90%

13.3

8.56%

通识选修课程课内实践

通识限选课程独立设置及含实验实践课程

6

48

1.94%

2

1.29%

专业选修课程课内实践

独立设置的实验实践课程

运动项目技术类课程(术科课)

/

/

/

/

/

其他实验实践课程

4

53.9

2.18%

6

3.87%

含有实验实践的课程

16

106.1

4.29%

7.8

5.03%

课外实践

基础素质拓展

/

/

/

7

4.52%

专业综合实践

/

/

/

10

6.45%

创新创业实践

/

/

/

2

1.29%

合计

160

6.47%

69.1

44.58%

集中性实践环节(周数)

至少12周(专业实习)


(三)课程设置与毕业要求关系矩阵

毕业要求



必修环节

1.政治素养

2.专业能力

3.体育素养

4.人文交流

5.科学素养

6.创新发展

1.1 政治立场

1.2 价值观念

1.3 道德情操

1.4 社会责任

2.1 语言技能

2.2知识水平

2.3 思维能力

2.4 审美修养

3.1 体育知识

3.2 运动技能

3.3 身心健康

4.1 跨文化沟通

4.2 国际交流

5.1 研究方法

5.2 信息技术

5.3 伦理规范

6.1 职业适应

6.2 团队协作

6.3 创新实践

通识必修课程

思想道德与法治

M

H

H

H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H

M

M

M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H★

H★

M

M
















马克思主义

基本原理

H★

H★

M

M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

H★

H★

H

H
















形势与政策

H★

M

H

M
















大学语文A-

经典阅读与创意写作





M







H

M







体育概论A









H

M

M









大学体育

M

M

H

H






H

H









军事理论

H

H

M

M
















通识限选课程

理想信念与

家国情怀

H★

H★

H

H
















运动与健康




H





H

M

H









艺术与审美






M


H

M


M









劳动与创新创业

















H

H

H

学科基础

英语精读与写作

H

H



H★

M







H







英语视听说





H★

M



M




M







英语口语





H★


M





M








专业核心

体育英语阅读





M

H★

H


H



M








高级英语


H



M

H★

H★













英语文学导论





M

H★

M

M












跨文化交际导论(英)





M

H

H★





H★

M







中国文化(英)





H

H★






M

H★







英国社会与文化

H




M

H★



M











美国研究

H




M

H★



M











英汉/汉英笔译





H★

H

H


M






H★





英汉/汉英口译





H★

M

H


M








H★



机器翻译与实践





H★

M









H★





英语语言学概论





M

H★

H













学术写作与研究方法






H

M







H★


H★




第二外语(法、日、德)





H

M

M













国际体育组织与国际体育发展(双语)





M

H



H★











理解当代中国体育(英)




M

M




H★




H★







素质拓展实践

军事技能训练




H







H









课外体育实践(含体质测试)










H

H









审美与人文教育实践








H












劳动教育与社会服务实践




H







H









专业综合实践

毕业论文

(设计)





H

H★

H★


M











专业实习






H

M










H

H


综合技能实践





H★

H

H


H★











创新创业实践





M

H★













H


(四)课程拓扑图


(五)课程计划表

1. 通识课程

课程性质

课程类别

代码

课程名称

学分

学时

开课学期和周学时

学时分配

期末考核类型

备注

大一

大二

大三

大四

理论

实践

实验

考试

考查

1

2

3

4

5

6

7

8

通识

必修

Z0011001

思想道德与法治

3

48

3








42

6




Z0011002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3

48


3







42

6




Z0011003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3

48



3






36

12




Z0011004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3

48




3





42

6




Z0011005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

3

48

3








42

6




Z0011006

形势与政策

2

128

112

16




Z0011007

大学语文A-经典阅读与创意写作

2

32

2








32





Z0011010

体育概论A

2

32

2








28

4




详见体育方案

体育必修

运动项目1◆

2.5

60

3









60




体育必修

运动项目2◆

2.5

60


3








60




Z0011015

军事理论

2

36

2








36





通识

选修

Z0111001-Z0111004

四史课程

1

16







14

2



通识除所列10学分课程必须修读外,共需修读14学分,共280学时。

Z0111005

国家安全教育

1

16







16




Z0111006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2

32


2







30

2



详见体育清单

体育限选

-运动项目1◆

0.5

16






16



体育限选

-运动项目2◆

0.5

16






16



详见选课清单

美育课程

2

32



32




Z0111007

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规划

1

16


2







10

6



Z0111008

创新创业与就业指导

1

32



2






26

6



详见选课清单

人工智能课程

1

16








知识拓展(任选模板)

体育与人文





16




体育与科技










能力提升(任选模块)

科研素养提升










职业能力发展










通用能力强化










合计

37

764

15

10

5

3

0

0

0

0

540

224







2.专业课程

课程

性质

课程

类别

代码

课程名称

学分

学时

开课学期和周学时

学时分配

期末考核类型

备注

大一

大二

大三

大四

理论

实践

实验

考试

考查

1

2

3

4

5

6

7

8

专业必修

学科基础

L28210011

英语精读与写作1

5

80

5








46

34



含《理解当代中国英语读写教程》教学内容

L28210012

英语精读与写作2

5

80


5







46

34



L28210013

英语精读与写作3

5

80



5






46

34



L28210014

英语精读与写作4

5

80




5





46

34



L28210021

英语视听说1

1.5

32

2








0

32




L28210022

英语视听说2

1.5

32


2







0

32




L28210023

英语视听说3

1.5

32



2






0

32




L28210024

英语视听说4

1.5

32




2





0

32




L28210031

英语口语1

1.5

32

2








0

32




L28210032

英语口语2

1.5

32


2







0

32




专业核心

L28220011

体育英语阅读1

2

32

2








25

7




L28220012

体育英语阅读2

2

32


2







25

7




L28220013

体育英语阅读3

2

32



2






25

7




L28220014

体育英语阅读4

2

32




2





25

7




L2822002

跨文化交际导论(英)

2

32

2








24

8




L2822003

国际体育组织与国际体育发展(双语)

2

32


2







22

10




L2822004

理解当代中国体育(双语)

2

32



2






22

10




L2822005

英国社会与文化

2

32



2






20

12




L2822006

美国研究

2

32




2





20

12




L2822007

中国文化(英)

2

32




2





20

12




L28220081

高级英语1

3

48





3




32

16




L28220082

高级英语2

3

48






3



32

16




L28220091

英语文学导论1

2

32





2




27

6




L28220092

英语文学导论2

2

32






2



27

6




课程

性质

课程

类别

代码

课程名称

学分

学时

开课学期和周学时

学时分配

期末考核类型

备注

大一

大二

大三

大四

理论

实践

实验

考试

考查

1

2

3

4

5

6

7

8

专业必修

专业核

L28220101

英汉/汉英笔译1

1.5

32





2




0

32



含《理解当代中国汉英翻译教程》教学内容

L28220102

英汉/汉英笔译2

1.5

32






2



0

32



L28220111

英汉/汉英口译1

1.5

32





2




0

32




L28220112

英汉/汉英口译2

1.5

32






2



0

32




L2822012

翻译技术与实践

1

24






1



0

24



含人工智能平台语言处理及翻译

L2822013

英语语言学概论

2

32





2




25

7




L2822014

学术写作与研究方法

2

32






2



24

8




L28220151

第二外语(法1

4

64





4




46

18



法、日、德选择一个语种进行修读,且第二学期语种与第一学期一致

L28220161

第二外语(日1

L28220171

第二外语(德1

L28220152

第二外语(法2

4

64






4



46

32



L28220162

第二外语(日2

L28220172

第二外语(德2

专业选修

英语语言文学模块

L2824001

语音

1.5

32

2








0

32




L2824002

英语演讲

1.5

32



2






0

32



含《理解当代中国英语演讲教程》教学内容

L2824003

英语辩论

1.5

32




2





0

32




L2824004

希腊罗马神话欣赏(英)

2

32


2







22

10




L2824005

英语文学作品赏析(英)

2

32


2







22

10




L2824006

英语诗歌赏析

2

32



2






22

10




L2824007

西方现代文学理论

2

32





2




24

8




L2824008

体育英语文体学

2

32






2



20

12




L2824009

体育英语报刊选读

2

32





2




20

12




课程

性质

课程

类别

代码

课程名称



开课学期和周学时

学时分配

期末考核类型

备注

大一

大二

大三

大四

理论

实践

实验

考试

考查

1

2

3

4

5

6

7

8

专业选修

英语语言文学模块

L2824010

体育英语阅读与翻译

2

32






2



24

8




体育模块

L2825001

中西体育文化比较双语

2

32




2





24

8




L2825002

“一带一路”与体育人文交流双语

2

32





2




24

8




L2825003

体育外交与国际关系

2

32


2







33

15




L2825004

西方文明与体育(英)

2

32


2







24

8




L2825005

休闲体育(英)

2

32



2






30

2




L2825006

体育新闻报道(英)

2

32




2





28

4




L2825007

体育社会学(英)

2

32





2




30

2




L2825008

美学与体育(英)

2

32






2



20

12




L2825009

体育管理学(英)

2

32






2



28

4




L2825010

运动与健康(英)

2

32




2





18

14




拓展选修

自主选修其他专业的专业必修、选修课程本学院开设的研究生课程或“高级口译微专业”课程(高级视听说、联络口译、翻译入门、会议口译、视译基础),10学分

















合计

116

1976

15

21

19

21

23

24



1063

915





3.实践环节

实践环节

代码

具体环节名称

学分

周数

开课学期

考核方式

备注

大一

大二

大三

大四

考试

考查

1

2

3

4

5

6

7

8

素质拓展实践

Z0111009

军事技能训练

2











L2831001

课外体育实践

2












L2831002

审美与人文教育实践

1












L2831003

劳动教育与社会服务实践

2












专业综合实践

L2832001

毕业论文(设计)

4










L2832002

专业实习

4











L2832003

综合技能实践

2



创新创业实践

L2833001

创新创业实践

2



合计

19




六、各学期指导性修读学分与周学时分布表

(一)各学期指导性修读学分分布

课程类别

开课学期

大一

大二

大三

大四

1

2

3

4

5

6

7

8

通识必修

14.5

5.5

3

3

0

0

0

0

通识限选

0

3

3

3

2

/

2

/

通识任选

/

/

1

1

1

/

/

/

专业必修

12

12

12.5

12.5

14

15

0

0

专业选修

1.5

8

5.5

7.5

8

7.5

0

0

实践环节

2

0

0

0

0

5

6

6

合计

30

28.5

25

25

25

27.5

8

6

(二)各学期指导性修读周学时分布

课程类别

开课学期

大一

大二

大三

大四

1

2

3

4

5

6

7

8

通识必修

13

6

3

3

0

0

0

0

通识限选

0

3

3

3

2

/

2

/

通识任选

/

/

1.25

1.25

1.25

/

/

/

专业必修

13

13

13

13

15

16

0

0

专业选修

2

8

6

8

8

8

0

0

实践环节

/

/

/

/

/

/

/

/

合计

28

30

26.25

28.25

26.25

24

2

0

七、专业必修课程简介

(一)学科基础课程

    1.课程名称:英语精读与写作

      学分:20

      学时:320

      主要内容:本课程结合体育特色,创新融入体育思政育人元素,集英语语言知识、理解当代中国、读写技能训练为一体。注重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关于体育工作的重要论述、中国式体育现代化、中华传统体育精神、冠军精神等融入教材知识传授中,协同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思辨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国情文化比较能力、传播实践能力。

      先修课程:无

2.课程名称:英语视听说

      学分:6

      学时:128

      主要内容:本课程通过以课堂精听讲解与泛听讨论相结合的方式, 对学生的英语听力理解能力进行严格的专业训练,通过接触大量原汁原味的英语有声资料,培养学生英语听力理解微技能。既注重训练学生的听力技能和表达能力,又重视培养以英语为媒介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在打下扎实的英语听力基本技能基础、融入体育英语知识的同时,通过对国际重大赛事中各种体育比赛项目精彩视频片段的赏析,学习不同比赛中体育评论特有的表达方式,把体育比赛中的激情与体育知识、语言技能和现场反应相融合,为学生以后的专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先修课程:无

3.课程名称:英语口语

      学分:3

      学时:64

      主要内容:本课程以各种社会问题为依托,以学习、生活、工作和社会活动中的场景为主要内容,包括各种情境中的词汇、句型、对话练习等,通过对话和角色扮演、游戏和活动、讨论和辩论等课堂教学形式培养学生较为流利的英语表达能力,让学生在安全和非评判性的环境中提高英语口语能力,具备一定的跨文化交际意识。

先修课程:无

(二)专业核心课程

1.课程名称:体育英语阅读

      学分:8

      学时:128

      主要内容:本课程通过内容丰富、体裁广泛的体育类英语文章,着重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阅读态度,培养阅读兴趣,学习相关体育学科知识,同时兼顾学生英语阅读技能训练,包括细读、略读、查阅等能力并提高阅读速度、扩大词汇量,尤其是体育英语词汇,培养学生细致观察语言,欣赏语言和运用优美地道表达方式的能力,加深对英语语言特点的理解,侧重英语国家体育文化背景知识,指导学生学会从语言、社会、文化等多个角度阅读英语文本,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先修课程:无

2.课程名称:跨文化交际导论(英)

      学分:2

      学时:32

      主要内容:本课程主要涉及文化学、交际学、跨文化等领域的知识,主要讲授相关领域的主要概念和理论,是学科体系中跨文化交际课程系列的基础导论课。本课程涉及文化概念、交际概念、跨文化概念、文化维度、文化标准、跨文化与跨文化交际、刻板印象和偏见、语言交际与非语言交际、跨文化能力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和重要理论,同时有针对性地对授课学生所涉语种国家的文化差异进行考量并与中国文化进行对比。  

      先修课程:无

3.课程名称:国际体育组织与国际体育发展(双语)

      学分:2

      学时:32

      主要内容:本课程通过学习国际组织概论、国际奥委会的发展与演进、各主要国际体育组织及运动发展,在基于国际组织的理论和历史的学习基础上,增强学生对国际体育组织以及国际体育发展的了解,使其了解国际体育组织的工作原理、历史背景、组织结构、政策制定和实施等方面的知识,逐渐形成观察、思考、分析和解决有关理论和实践问题的能力。

先修课程:无

4.课程名称:理解当代中国体育(双语)

      学分:2

      学时:32

      主要内容:本课程旨在为英语专业学生提供一个全面了解当代中国体育发展的平台,通过授课和讨论,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中国体育的历史演变、现状特征、社会影响以及国际交流等多方面内容。课程将结合理论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多种形式,在提升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的同时增进他们对中国体育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先修课程:英语精读与写作1-2、体育英语阅读1-2、国际体育组织与国际体育发展(双语)

5.课程名称:英国社会与文化

      学分:2

      学时:32

      主要内容:本课程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的,致力于研习英国社会与文化,旨在强化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和文化素质,主要涵盖英国民族身份、民族建构、政体分析、历史传承与社会形态、经济与教育以及文学艺术等,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在这些主题中主动发现问题、表达问题、解决问题,培养思辨性思维和研究能力。

      先修课程:英语精读与写作1-2、体育英语阅读1-2、跨文化交际导论(英)

    6.课程名称:美国研究

      学分:2

      学时:32

      主要内容:本课程以美国历史为主要内容,通过对美国历史的梳理和分析,尤其是通过美国建国前的殖民史、美国革命史、美国早期发展史和奴隶制及内战,培养学生深刻认识美国的国家认同、价值观念及其对当今世界的影响,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表达问题、解决问题,培养思辨性思维和研究能力。

      先修课程:英语精读与写作1-2、体育英语阅读1-2、跨文化交际导论(英)

7.课程名称:中国文化(英)

学分:2

       学时:32

       主要内容:本课程旨在提高学生用英语讲好中国文化的能力,并在此基础上能够深刻认识中国文化和中华文明的独特之处及其对世界的重大贡献,理解文化和文明的本质,培养学生讲好中国故事、促进中国文化走出去,走进去,走上去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提升中国文化在英语世界的传播水平。  

      先修课程:跨文化交际导论(英)、英语精读与写作

8.课程名称:高级英语

学分:6

      学时:96

主要内容:本课程在巩固和全面提高学生英语技能的同时,通过广泛阅读和分析社会学、哲学、心理学、历史、政治等领域的名家名篇,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加深学生对社会和人生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分析和理解能力、逻辑推理与独立思考能力,增强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赋予学生获取知识、探索真知、跨越社会屏障的能力。引导学生树立全球视野,厚植家国情怀,理解当代中国,讲好中国故事,成为具有创新精神、思辨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专门人才。

      先修课程:英语精读与写作1-4、体育英语阅读1-4

9.课程名称:英语文学导论

      学分:4

      学时:64

      主要内容:本课程主要内容为英国文学和美国文学,旨在使学生了解英美文学形成和发展的全貌,掌握文学批评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及文学重要流派、代表作家作品的特点与艺术风格。通过阅读和分析具有代表性的英美文学作品,培养学生阅读、欣赏、理解英美文学原著的能力,掌握正确评价文学作品的标准和方法,加深学生对西方文学及文化的了解,增强文学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先修课程:英语精读与写作1-4、体育英语阅读1-4、英语文学作品赏析(英)、英语诗歌赏析

10.课程名称:英汉/汉英笔译

      学分:3

      学时:64

      主要内容:本课程通过课堂教学、课后练习和翻译评价等方法,致力于帮助学生掌握翻译技巧和策略,熟悉翻译流程,并利用网络、字典、软件等资源工具辅助翻译实践。课程旨在提升学生的中英文双语功底,锻炼翻译能力,使学生能够独立翻译一般难度的文学类及非文学类文章。此外,课程特别强调对中国当代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深入理解,引导学生探索如何在针对不同文化的翻译中体现对中国文化的尊重和理解,以及如何在跨文化交流中平衡源语和目的语的文化差异,更好地传递中国声音,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先修课程:英语精读与写作1-4

11.课程名称:英汉/汉英口译

      学分:3

      学时:64

      主要内容:本课程通过讲授口译的相关概念、工作流程和口译的高级知识与技巧,让学生了解口译实践原理,熟悉与其专业相关的主题,英汉口译在加强英语听力的基础上,对多主题的英文语段进行快速的信息分析、记忆、笔记、复述和口译,锻炼良好的听与记的习惯,提高反应速度,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中文表达能力。汉英口译涉及中国当代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科技、教育、体育等不同方面,引导学生在理解源语意思的基础上进行准确表达,同时兼顾不同文化间差异,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更好地传递中国声音。

先修课程:英语精读与写作1-4、英语视听1-4

12. 翻译技术与实践

学分:1

     学时:24

    主要内容:本课程是为英语专业大三学生开设的专业必修课程。在本课程中,学生将了解机器辅助翻译、机器翻译等翻译技术的基本原理,了解国内人工智能平台在语言处理及翻译方面的发展情况,树立正确的翻译观;熟练掌握高级检索引擎和主要在线数据库的用法,提升翻译的信息素养;能够使用基本的翻译技术辅助翻译,运用讯飞星火大模型、文心一言等人工智能平台开展英汉、汉英的翻译及译后编辑实践。

先修课程:英汉/汉英笔译

13.课程名称:英语语言学概论

      学分:2

      学时:32

      主要内容:本课程要求学生系统地学习英语语言学的基本知识,掌握语言学各分支之间的关系及各分支的重要概念和基本理论,了解语言学在其它学科领域的应用,熟悉现代语言学重要的流派及其代表人物。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从不同角度认识语言,并初步了解有关语言问题的最基本研究方法、研究领域、概念范畴,掌握语言的本质、功能、结构以及语言的存在和发展规律,帮助学生夯实语言基础,发展理性思维, 拓宽思路和视野,提高其人文、科学素养, 使学生初步具备用科学的方法分析语言事实和语言现象的能力。      

先修课程:语音、英语精读与写作1-4

14.课程名称:学术写作与研究方法

      学分:2

      学时:32

 主要内容: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指导学生顺利完成毕业论文写作,达到本科英语专业对学生语言综合应用能力的要求。本课程通过对学生进行基本的科研能力训练,使学生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了解学术论文的写作要求、撰写规范和写作方法,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科学道德和创新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去发现问题、主动获取信息、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先修课程:英语语言学概论、英语文学导论、跨文化交际导论(英)、英汉/汉英笔译等

15.第二外语(法、日、德)

学分:8

     学时:128

 主要内容:本课程是为英语专业三年级学生开设的专业核心课,为第二外语(法/日/德I)和第二外语(法/日/德II),分别在两个学期内完成教学内容。通过学习本课程的学习,学生掌握法/日/德语的基础知识,以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为中心,使学生掌握法法/日/德语的基本语音与发音规则,了解一定的法/日/德语词法、句法结构、语言框架及一定程度的语法知识。理解基本词汇的意义及用法,并能准确加以运用,表达自然。授课时将听、说、读、写、译的训练有机结合,以达到提高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目标。

先修课程:

八、实践环节考核说明

(一)素质拓展实践

1.军事技能训练

军事技能训练由学生工作部(武装部)负责实施,时间2周,考核合格可获得2学分。

2.课外体育实践

课外体育实践是大学体育课的重要补充,学生完成课外体育实践可获得2学分。其中,学生参加每年进行的体质健康测试和北体大体育特色标准,成绩全部合格可获得1学分;第5至第8学期根据兴趣自愿参加校团委开设的体育类俱乐部和学院自设的体育俱乐部活动,合格以上可获0.5学分;在第1至第5学期必须参加由学院组织的出早操活动,每学期每周出两次早操,合格以上可获0.5学分。学生达到要求获得学分方可毕业。

详见《国际教育与交流学院体育实践环节设置说明》。

环节名称

学分

学时

学期

总学分/

总学时

修读方式及要求

出早操

0.5

0

1-5学期

0.5/0

每学期:2次/周

体育俱乐部

0.5

0

1-8学期

0.5/0

校团委开设:游泳、体操、武术、乒乓球、羽毛球、跆拳道等

学院自设:跑步、 篮球、足球、板球等

体质健康

测试

1

0

1/3/5/7学期

1/0

每学年秋季学期进行,成绩记入《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登记卡

北体大体育特色标准

1-8学期

每个在籍学生毕业前必须学会游泳、健身功法。

3.审美与人文教育实践

审美与人文教育实践环节1学分,学生通过经典著作研读、走进博物馆、艺术作品展演、各级各类文艺竞赛或文化艺术类社团参与及表现学院美育进课堂活动新生迎新晚会毕业生毕业晚会夏季草坪青春歌会等),可获得审美与人文教育实践环节1学分。

此外,冠军讲体育,体育人文大讲堂,体育科技大讲堂三门讲座课,完成三门课程修读可作为此环节1学分的认定条件。

详见《国际教育与交流学院审美与人文教育实践环节设置说明》。

类别

名称

学期

修读方式及要求

实践活动

经典著作研读、走进博物馆、艺术作品展演、各级各类文艺竞赛或文化艺术类社团参与及表现

1-7学期

根据参与及表现认定1学分

讲座课

冠军讲体育

1-7学期

线上修读,完成三门课程可获得1学分;

此三门讲座课不作为创新创业实践”学分认定标准

体育人文大讲堂

1-7学期

体育科技大讲堂

1-7学期


4.劳动教育与社会服务实践

学生需要劳动教育与社会服务实践环节2学分,其中包括学生日常生活如校园/宿舍/卫生、学院阅览室/语言实验室/口译实验室收纳整理等)和校园公益劳动(如学院行政管理工作助理、招生/本科教学/就业咨询助理等1学分,每学期该类劳动实践不少于16学时;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劳动1学分,学生可通过参与基层支教、重要活动或赛事志愿服务等活动获得学分。

详见《国际教育与交流学院劳动教育与社会服务实践环节设置说明》。

类别

名称

学期

修读方式及要求

学生日常生活和校园公益劳动

校园/宿舍/卫生、学院阅览室/语言实验室/口译实验室收纳整理等

1-7学期

每学期该类劳动实践不少于16学时,根据参与及表现认定1学分

学院行政管理工作助理、招生/本科教学/就业咨询助理等

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劳动

基层支教

1-7学期


在校期间参加基层支教活动1次,或参与重要活动或赛事志愿服务2次,可获得1学分

重要活动或赛事志愿服务

(二)专业综合实践

1.毕业论文(设计)

本专业学生在校期间,应在教师指导下完成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毕业设计采取多元化形式,包括:研究报告、体育翻译作品、文学作品鉴赏报告、外语专题节目制作。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研究兴趣选择毕业论文或以 上四种毕业设计中的一种,评审通过、修改通过者,获得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4学分。

详见《国际教育与交流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工作标准》及《国际教育与交流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工作标准》。


2.专业实习

本专业学生在校期间,需完成专业实习,时间至少12周,共计 4 学分。学生可在不同领域进行实习,如体育组织、体育赛事管理、教育培训、媒体等。未参加专业实习(包括中途离开)或实习不及格的学生不能获得专业实习学分。

详见《北京体育大学国际教育与交流学院本科生实习管理办法》。

3.综合技能实践

本专业学生在校期间,需完成专业综合实践,共计2学分。其中,完成英语技能实践可获得1学分;参加每年进行的英语专业水平测试,成绩全部合格可获得1学分。

详见《国际交流学院英语专业综合实践细则》。

英语技能实践

1

内容

学分

备注

“外研社·国才杯” “理解当代中国”全国大学生外语能力大赛

国际传播综合能力赛项(原演讲、写作、阅读赛项整合)

校级以上  1学分

学院、校级比赛  0.5学分

提交获奖相关证明

翻译(分笔译、口译)

校级以上  1学分

学院、校级比赛  0.5学分

提交获奖相关证明

短视频赛项

校级以上  1学分

学院、校级比赛  0.5学分

提交获奖相关证明

“外研社·国才杯”全国大学生英语辩论赛

校级以上  1学分

学院、校级比赛  0.5学分

提交获奖相关证明

北京市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

校级以上  1学分

学院、校级比赛  0.5学分

提交获奖相关证明

全国“本科生全球胜任力”英语演讲比赛

校级以上  1学分

学院、校级比赛  0.5学分

提交获奖相关证明

全国口译大赛

校级以上  1学分

学院、校级比赛  0.5学分

提交获奖相关证明

海峡两岸口译大赛

校级以上  1学分

学院、校级比赛  0.5学分

提交获奖相关证明

韩素音国际翻译大赛

校级以上  1学分

学院、校级比赛  0.5学分

提交获奖相关证明

“外教社杯” 全国高校学生跨文化能力大赛

校级以上  1学分

学院、校级比赛  0.5学分

提交获奖相关证明

CATTI 三级笔译证书

0.5学分

提交相关证明

CATTI级笔译证书或三级口译证书

1学分

提交相关证明

其他全国性英语阅读、写作、翻译、词汇、语法等比赛

0.5学分

提交获奖相关证明

学院及校级英语类竞赛

0.5学分

提交获奖相关证明

学院模拟奥委会

0.5学分

提交相关证明

说明: 英语专业本科生大学4年期间需参加英语技能实践,获奖或获得证书按表格列项记入学分;

未能获奖或拿到相关证书,需参加至少4次比赛。

英语专业水平测试

1学分

英语专业学生大一、大二期间参加每学期进行的英语专业水平测试,其中第4学期参加全国高校英语专业四级(TEM4)考试,成绩全部合格可获得1学分4学期未通过TEM4者,需在毕业前达到合格标准(通过TEM4考试、通过CET6考试、通过TEM8考试或学院组织的英语专业水平4级测试),方可获得1学分。

(三)创新创业实践

本专业学生在校期间,需参加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共计2学分。学生可通过参加新青年全球胜任力培养项目科研创新(参与科研项目、发表学术论文/作品)、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和竞赛、国际交流与实习、国际国内二级以上学会的学术会议、参与学术讲座等方式获得学分。

详见《国际交流学院创新创业实践细则》。

名称

学分

备注

新青年全球胜任力培养项目

2学分

完成课程学习

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

2学分

参加并结题

省部级及以上创新创业类奖项

2学分

需提交相关证明

发表学术论文/作品

2学分

需提交相关证明

国际交流与实习

2学分

需提交相关证明

参与科研项目

1学分

参与课题研究,由课题负责人出具相关证明,可获得1学分

参加学术讲座

1学分/4个

学生在校期间参加主题讲座,并提交学习心得。根据出勤和心得撰写情况,每参加4个讲座可获得1学分。

九、其他说明

关于高级口译微专业

高级口译微专业旨在为全校英汉双语能力较强的本科生提供专业化的口译训练该项目由国际教育与交流学院具体负责开设,向全校大一学生招生,报名甄选入围后,学生将在大二、大三学年修读5门课程,即高级视听说、联络口译、翻译入门、会议口译、视译基础,达到修读标准后方可获得高级口译微专业证书。具体选拔标准、培养方式及管理要求详参见《高级口译微专业培养方案》。


方案执笔人:袁哲

方案审核人:王卓君 宋玉梅

于海岩 胡旭

专业负责人:郑辉

方案审批人:郑辉